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各族人民以特有的方式,按照各自的习俗,举行各种丰富人多彩的庆祝活动。
汉族
大年初一,人们不扫地,不向外泼水不,不走后门,不打骂孩子,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,万事如意。
蒙古族
春节一大早,身着各色服装的青年男女,跨上骏马,骑串蒙古包,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,接着喝酒跳舞,随后串包,男女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。
藏族
除夕之夜,举行盛大的“跳神会”,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,以示除旧迎新,祛邪降福。
彝族
春节期间集会跳“阿细跳月”,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饭都由男子承担,让妇女休息,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。
苗族
把春节称作为“客家年”,家家户户杀猪宰羊,烤酒打粑庆丰收,希望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还要唱《开春歌》,歌词大意为思春、盼春、惜春、挽春等。
侗族
大年初一清早,从塘里弄几条鲜活大鲤鱼,煎、炸、烧、炖后摆上餐桌,再加上一盘香溢的腌鱼,整桌菜以鱼为主。预示春节吃鱼,新的一年吉祥有除(鱼),五谷丰登,余粮余钱。
满族
春节要拜二次,年三十晚上一次,为辞旧岁;年初一再拜一次,为迎新春。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。
东乡族
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,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。
高山族
春节吃“长年菜”,即以荠菜拌上长长的粉丝一块吃,表示长生不老。
壮族
喜欢在除夕之夜就把初一的饭做好,称“压年饭”,预示来年丰收,吉庆有余。过年的粽粑有的长达一尺多,重5-6斤。
羌族
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、小羊、小鸡等祭品,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。过年要喝咂洒,大家围坛而坐,由最长者唱《开坛词》,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,依次咂饮,别有风趣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