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梧叶飘黄的博客

水风轻,蘋花渐老;月露冷,梧叶飘黄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  

2008-03-02 20:21:31|  分类: 【垂纶杂叙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前几天与贵州钓鱼论坛的朋友们到安顺七耀水库垂钓,说起钓饵,十多名钓友居然没一个见过真正的红虫的。于是许诺回来后将我原来拍的红虫片片发来给大家看看,便有了本帖。

鉴于各地人们常常有把红虫、红线虫、水蚤都混称为红虫的情况,梧叶又简要地收集整理了一些图文以供大家区分,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。

1.两年前的老供电局鱼塘曾经是垂钓者的快乐小天地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2.不久后被推土机夷为平地的鱼塘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3.0人们曾在这里与鸭儿共享丰盛的鱼资源,钓友们常常能日钓三两左右的鲫鱼三五斤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4.头天被电走了几百斤鱼,第二天还有人从塘边的屋子里牵电线入塘打鱼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5.优美的鸭阵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6.这塘边的象农人翻过的泡土其实是钓鱼人挖红虫的杰作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7.沉睡于塘边淤泥中的红虫,是鱼儿最爱吃的美味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8.红虫,是摇蚊的幼虫,它体内拥有丰富的血红素,这也是为什么它呈血红色的原因。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9.这便是我挖的红虫,足够鱼儿们饱餐一顿的佳肴
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
以下资料由网络收集整理而来:

附1.红虫
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
        红虫是摇蚊的幼虫。

又名血虫、赤虫,在北方,花鸟市场就有卖。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摇蚊科昆虫约有5000种,与常见的蚊子比较相似,但主要的不同在于触角上密生细毛,就像羽毛一样。另一个不同是,它的嘴(口针)已退化,不具吸食的功能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它不会咬人。红虫还有一个本领,它可以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生活。因为它体内拥有血红素,这也是为什么它呈血红色。

  摇蚊幼虫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。它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,而且数量较大,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%~90%。红虫是水体中重要的食物链中的一环,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多种鱼、虾、蟹、鳖、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。摇蚊幼虫营养丰富,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1%~62%,脂肪占2%~8%。在水产养殖中,摇蚊幼虫具有许多优点:大小适宜,适口性好;营养全面。

  在污水及死水可滋生大量的幼虫。多数摇蚊幼虫取食水体中的有机物。在淤泥或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,由于缺少鱼虾等天敌,它们可以大量繁殖。在北方,通常一年发生2代,4-5月和9-10月是摇蚊的繁殖期(地域不同有差别)。

  目前,做为饲料,已有人工饲养红虫的。

 


附2.红线虫
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
        颤蚓科。又叫丝蚓、线虫红虫、等,体细长,长5-6厘米。红褐色,后端黄绿色,末端每侧有血管四条,形成血管网,营呼吸作用。通常每节有刚毛四束。栖息沟渠等浅水处,前端埋没污泥中,尾部在水中摇曳。分布于我国各地。可作鱼类的食饵。在水田中可危害秧苗。

       为淡水中常见的底栖动物,多生活在含有机质、腐殖质较多的污水沟、排水口等处,最适生长水温为15--20℃,pH值为6.8--8.5。水丝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,是一些特种水产养殖对象在苗种阶段的优质饵料。

 

 

 附3.水蚤
 

[原创]没见过红虫的朋友请进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鱼虫又称“水蚤”,专业上称为枝角类或挠足类。喜爱金鱼的人们,常常用鱼虫饲喂金鱼,使金鱼长得快,繁殖多。鱼虫既不是鱼,又不是昆虫,它是在淡水中生活的一类浮游动物,常在水中作跳跃式运动,很象跳蚤的行动,所以人们叫它水蚤。

怎样采集
  鱼虫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肥水中,水深一般在0.5米左右。每年的春末秋初,是鱼虫大量繁殖季节,鱼虫浮游于水面,常使水面呈棕红色,人们很容易发现。在我国南方地区常年可以采到鱼虫,春秋两季更易采得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51)| 评论(1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