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梧叶飘黄的博客

水风轻,蘋花渐老;月露冷,梧叶飘黄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[原创]钱起《省试湘灵鼓瑟》赏析  

2010-12-03 15:02:43|  分类: 【散杂小筑 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[原创]钱起《省试湘灵鼓瑟》赏析 - 梧叶飘黄 - 梧叶飘黄的博客

 

省试湘灵鼓瑟

钱起[]

善鼓云和瑟,常闻帝子灵。

冯夷空自舞,楚客不堪听。

苦调凄金石,清音入杳冥。

苍梧来怨慕,白芷动芳馨。

流水传潇浦,悲风过洞庭。

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。

 

 

唐代诗人钱起,名列“大历十大才子”之一,他的诗虽然很少反映当时动乱的社会生活,但体格新奇,理致清淡,所以也很得古人的赞赏。特别是《省试湘灵鼓瑟》一首,颇具艺术特色,成为众口流传的名篇。

《省试湘灵鼓瑟》是诗人在天宝十载进行省试时所作,“湘灵鼓瑟”是该次省试的题目。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写最善于鼓瑟的是天帝的女儿湘灵。第二部分写湘灵鼓瑟所起到的非凡效果。第三部分写曲终不见鼓瑟人。试分析如下:

第一部分:“善鼓云和瑟,常闻帝子灵”。虽只有一句诗,却开门见山地指出了“我曾听说最会弹瑟的是天帝之女湘灵”,可谓是首句标其目,既照应了标题,又为下文写湘灵鼓瑟作了铺垫,以引出下文的鼓瑟。

第二部分共三句,都是写湘灵鼓瑟的技艺精湛以及瑟曲的艺术效果高妙的。

诗人先用“冯夷空自舞,楚客不堪听”来显示瑟曲的巨大艺术感染力,渲染出一种悲哀的气氛。这句的意思是说湘灵鼓瑟的技艺精深,那曲调轻柔优美,引得水神河伯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,其实他并没真正懂得这美妙乐声中的凄苦情感,只是徒然欢舞。而那瑟声的哀婉凄恻,只有那些被贬谪经过湘江的人更知道。它使江上过往的迁客联想到自己的伤心事,而不忍心继续往下听。这里通过神、人听曲后的行动、感受来烘托湘灵演奏的瑟曲技精情真。

“苦调凄金石,清音入杳冥”是对瑟声的具体描述,这句说:那曲调一忽儿比金钟、石磬发出的声音还要低沉凄苦,一忽儿又清丽柔长地伸向遥远的地方。把瑟声描写得既优雅含情,又高低起伏,抑扬顿挫。

“苍梧来怨慕,白芷动芳馨”一句,用了两个形象比喻来形容瑟曲,说它象从苍梧山飞来的二妃哭舜的哀怨和思慕,象白芷散发出浓郁悠长的芳菲与馨香。这就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,感到这瑟声不仅动听,还饱含着如怨如慕的深情和沁人肺腑的馨香。诗人这种把乐曲写得象人一样有感情,象花一样有香味,用味来表声的写作方法,不能不说是很奇特的,可见诗人构思新颖。

紧接着,诗人用了“流水传潇浦,悲歌过洞庭”来突出乐曲传播的迅速深远。可不是吗?潇水九曲十迴才流入水口,而这悲怨清丽的瑟声早已跨越空间穿过了水波浩瀚的洞庭。这句写到“潇浦”,这常常是人们送别的地方,于是又使诗句带有一种别离的忧愁暗恨,牵动着人们的情怀。

这部分对瑟曲及其所起的艺术效果的描写,用事实证实了第一部分所说的“湘灵善鼓瑟”,起到了前后呼应作用。然而从诗文的描写我们可看出:湘灵的瑟技不仅可称“善鼓”,而且可谓精妙绝伦呢!

第三部分以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”作结。当人们正陶醉于神奇美妙的音乐幻景时,曲子嘎然而止,使人们不得不跌入现实。人们多么想看看这技艺高操的鼓瑟人啊!然而哪里有水神湘灵的影子呢?只见那茫茫的湘江之上,耸立着一座座青色的山峰。“曲终不见”暗示乐曲来自水府女神之手,照应了首句的“帝子灵”,也表现了听者留恋音乐,对鼓瑟人欲见不能的苦闷怅惘的心情。“江上数峰青”则带有清丽凄婉的色彩,有听瑟人凝眸沉思的意味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62)| 评论(1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